澍雨质朴温厚,变而为画则刚健清新。我还读出,其画中有些许清冷,这当是人生况味的沉淀。曾与澍雨有过几次尚属深入的交谈,我发现他的认识有如清溪潺湲。起初,他只希望专注于画事,似乎这是一件可以纯粹见底的事;以后,他渐渐表露出对画事的诸多感慨,涉及当代的国画教学、创作和时代生态等各方面;最近,他在一帆风顺之后却发出孤寂的喟叹,多了一些悠然的无奈。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一个在艺术上有抱负的画家绝不会仅仅希望成为清水里的鱼,而是希望用清水把鱼养好的人。澍雨当属于后者。
他在国画上打下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是在中国美院完成的,但是澍雨养成对艺术的虔敬之心则筑基于家教为人及其早年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学习磨练。当他进入中央美院之后,在陆续收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等人生副产品的同时,澍雨更重要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拓进了学识、了解了社会。正因为如此,在他来到美术观察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以后,澍雨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外部环境,以其出色的为人、为艺赢得了同仁的尊重。可见,他在社会上立足也必有其沉稳的根基。
当今中国正在进入全面塑造文化新格局的时代,这个格局如果得以完成,必定要求把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诉求打造成一块柔性的钢板,使之成为未来中国人人得而立足的坚实根基。这样一个文化根基不会再以大一统的文化面貌为目的,而是在尊重个体生命和尊严价值的前提下,将共同的价值诉求推向新境界,造就一个融合多元文化的共生新环境。这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化生态变化的大势所趋。在这一环境中,国画的生态也必定在多元化趋势中得以逐渐修复,其核心问题与必要的外围问题的实践表述都会在转变中的时代语境里经历必然的演变,国画的新形态和新样式也必然如潮涌般阵阵袭来。当此之时,每一个国画家都应该在理、意、趣、法各层面加以认识上的深究和实践上的拓展,在此基础上使心性与理性合一,方才有望在国画之道上开掘出未来历史新气象。
我以为,包括澍雨在内的今天每一个国画家,无论其采取怎样一种人生的和艺术的态度,从根本上都没有脱离此情此境的可能性。关键是,我们的画家们能否沉得住气,让自己的履迹通此情、达其理。至于澍雨,我相信他行,而他有没有那个造化,那得等。让我们等上五百年,历史自然有分晓。
2015年元旦
子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