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阴澍雨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视频】【雅昌带你看展览第337期】观物之生——阴澍雨作品展

2014-10-14 18:17:10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郭永涛
A-A+

  雅昌艺术网:雅昌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淄博天承书画城,今天的展览是阴澍雨先生的“观物之生”,我们接下来请几位专家学者仔细讲一下今天的展览情况。

  这次这个展览大概的一个情况是怎么样的?包括作品的创作年代等。

  阴澍雨:这个展览现在规模大约是有150多件作品,基本上是我这些年学习创作的一个比较系统的总结跟汇报,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也拿了一些我本科时候搞的一些工笔创作都有,当然是比较少的一部分,主要还是以近两年创作的一些写意花鸟画为主,我也是想把不同时期的一些比较代表性的作品呈现出来,对我自己来说,因为我自己也很少会把我这么多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来看一下,我想也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汇报。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的成型是在多方的沟通

  阴澍雨:这个背景一个是策展人张英剑先生他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也一直比较关注我的绘画创作的状态,学术主持于洋也是很好的同学,现在在美院的老师,我们平时交流也比较多,山东这边是因为文化底蕴比较足,而且天承书画城虽然是在桓台县,但是它的影响力也很大,而且这个展厅,这个场地的条件也不错,这边也有很多专家级的朋友,我也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所以说综合的因素放在这儿,而且去年、前年我有一些比较大幅面的一些创作我也是想集中地来展示一下,这样综合来考虑就是现在这个展览的样子。

  雅昌艺术网:布展方面,您对展览目前的状态怎么样?

 

  阴澍雨:怎么说呢?我自己看我自己的作品当然我要有一个反思,这里面在艺术道路上我肯定是坚持现有的一个艺术道路,也不太会有大的变化,但是在这个道路上你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要兼听大家的意见,你要做哪些调整,这个可以具体到某一张画某个画面的某一点语言的处理都可以,也可以涉及到一种类型的作品的总体的一个构思、创意这些方面,所以我也想这个是挺好的一个机会。

  A:阴澍雨是我的同事,我们一起来编《美术观察》杂志,应该说阴澍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辑,近年来他一直以美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观察家的眼光来审视美术,栏目做得非常好,是我们《美术观察》的栏目主持,大编辑、骨干力量,应该说是杂志的工作做得是踏踏实实,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个一致好评不仅是我们内部,在社会上澍雨所编的栏目也是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澍雨同时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画家,70后优秀的青年画家,澍雨的学术背景也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学术背景,四年的中专学习,四年的本科学习,三年的硕士学习,三年的博士学习,又是在南北两所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这两所美术学院的学习,同时又跟着著名的花鸟画家张立辰先生来学习,这样他有着这么好的背景,最重要的澍雨是一个非常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探索的一位青年画家,他和一般的画家相比,澍雨是非常得注重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相结合,澍雨的论文写得非常好,他在编辑《美术观察》杂志的同时发表了多篇非常有影响的论文,也出版了好几本有关方面的学术著作,他对吴门画派的研究,应该说在国内在学术界是有很好的影响的。也正因为他有着注重的理论研究,对中国画的文脉的传统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澍雨的作品比较起来非常具有文气,这个文气就是通过他常年的学术研究的这种探索,从这个方面应该来透露出来的,所以说我们今天讲画家要注重文学修养、艺术修养,应该说澍雨就是既注重修养,又注重创作实践,应该称为一舟双辑的一位画家。

  澍雨这次的展览叫“观物之生”,这个观物之生我的理解就是来观察、来提取自然界的一花一草的大自然的生机,这种勃勃生机,这种幽默的情趣都在澍雨的笔下表现了出来,而且刚才看了展览以后,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澍雨的画越画越好,越画笔墨越老道、笔墨越松动,意境也用不着高,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这次展览给我的突出的感觉,除了小品画得非常精以外,在巨幅创作上更有了明显的进步,像背后这一幅丈二的这幅树我看了很久,在笔墨的处理上,在意境的构思上,应该说澍雨又上了一个台阶。澍雨他作为一个70后画家,一个刚刚到不惑之年的一个画家,他还属于年富力强的时代,而且他在不断地进步,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得可喜,所有的作品都是他在从事非常繁重的《美术观察》的编辑工作和非常繁重的学术研究的前提之下来做出来的,这就更难能可贵了。也正是因为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使得澍雨的画达到了今天的高度,所以我也祝愿这个展览成功,也希望澍雨在今后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雅昌艺术网:谢谢!

 

  B:这次阴澍雨他的个展是整个筹备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从去年开始和他在一起,他就一直想对自己从毕业,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来又进入博士,毕业之后这么多年的创作他一直想做一个总结,包括对她们的写意花鸟整个的写意精神的钻研,以及他这么多年创作的心得,他一直想做一个很好的小结。原计划想在中国美术馆或者是在更高的学术机构做一个,但是后来由于时间的原因,他自己今年觉得要在山东先做一个这个时间的小结。其实整个和他在策划这个展览的过程当中,对澍雨最大的感触我是觉得他对写意、对花鸟这一块整个的这么一种精神,一直让我比较佩服他在这一块的钻研和坚守,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几年比如说国内整个对新水墨或者当代水墨这么一片大潮,70后、80后、青年画家很多是在这种潮流当中去追逐更新的、更加适合时代的这种表现力,但是澍雨他仍然能在花鸟,在张立辰老师这么一个传统的大脉当中,他能坚守住自己的这种定位,以及如何把这种写意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相结合,一直是他这么多年来的可能自己把自己最大的定位或者最多的思想放到这一块,这也是这次整个展览他的一个想说过大家的,以及作为70一代写意花鸟的代表画家,他一直想在这一块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结合到他这次一百多幅的创作,从大的创作到小品到他的写生整体其实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面貌的呈现。

  C:阴澍雨应该说是当代画坛里边写意花鸟画特别是70后一代代表性的画家,确实这次展览非常集中地展现了澍雨在这么多年来他对于写意花鸟的理解,在创作上,在学术上,在学术的理论研究上他的一种应该说是理学双证的这样一种体验。

  从这次展览他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到近年来他的这种风格上确实形成了一种阴澍雨式的写意花鸟画的一种风格,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幅就是他今年完成的一幅新的作品叫《微雨野松香》,实际上这幅作品作为一个横卷的作品,他依然遵循了一种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一种起承转合的章法和结构。同样的图式,同样的题材,澍雨是在01年的时候也画过一个同样题材的《微雨野松香》的作品,它是一个立轴的,这次他也是一个题材上和章法上的实验,而且从这个实验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里面他还融入了写意花卉、写意树石,用水渍的表现,用比较强烈的皴法和大的飞白的效果跟比较细微的线的比照,我想这些在他的特别是大尺幅的画里边是体现得非常明确的,而且也是比较典型的。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墨色的晕染,背景墨色的晕染,包括跟前景非常精微的描绘,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写意花鸟在当下,在今天应该如何发展,应该从一种图式的角度、笔墨的角度,应该走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一个度,澍雨是有所思考的,因为确实在今天花鸟画的发展,特别是写意花鸟的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是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也非常困难,它是有难度的,特别是跟人物画甚至山水画相比,应该说花鸟画能够传递出来的那种人对于自然的感悟,特别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人在都市中的人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一种反思,我想从花鸟画的一个尺幅里边是不太好表现的。如何在一个图式里边,在一个写意性的图式里边传达出这种当代人的情怀,而且这里边又有笔墨的这种范式,又有笔墨的韵味和要求,我想澍雨是有所思考的。从这次展览里边的一些近作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到他这样的一种变化,我想是这样的。

 

  D:这幅作品表现的是月色中的墨竹/竹林,同样的题材其实从宋元以后的文人画,对于梅兰竹菊的表现,特别对于墨竹的表现在元代的画家里边应该是已经非常多,对于墨竹的理解,对于墨竹在技法上的归纳也形成了很固定的一种程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澍雨在墨竹的表现里边,他实际上确实结合了他所受到的这样的一种南北方学院教育的一种结合。在中国美院期间他对于笔墨的训练,包括他来到中央美院之后跟随着张立辰先生对于写意精神的探索,我想这些特别是在他的这些所谓带有范式性的,带有梅兰竹菊这种程式性的笔墨表现里面能够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因为我们现在更多地讲到的是一种题材上的拓新,观念上的引入,实际上能够反映出中国笔墨精神的内核的东西,我想其实在今天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包括带有非常大的文人画含量的四君子题材的作品是能够非常凸显出一个当代人对于传统的这种接受的程度和他的态度,所以我想从澍雨对于特别是墨竹这类题材,因为他画过很多,这一幅是他今年完成的一幅比较大一尺幅的作品,而且是一个夜风中的摇曳的竹林,我们中国古代画论里边讲万物贵取影,所以实际上澍雨在他的理解里边我想也是这样,比如他对于笔墨和造型之间的关系,对于墨竹的这种干湿浓淡的墨色的处理,在这种角度上应该说澍雨是驾轻就熟的,而且在这种对于技法、程式的熟练的掌握之后,他是有自己非常灵动的一种处理,非常敏锐的一种感悟,所以这些我想在他的笔端,在纸上是能够非常微妙地呈现出来,这样是需要我们细细地去从局部去品味,感受笔墨的味道,感受写意精神在这样的一个固定的流传有序的一个传统的题材,在这样一个图式里边他所能迸发出来的那种能量,这一点我想虽然有很多人都在画墨竹,古往今来在当代也有很多的画家也擅长画墨竹,但是确实我们可以看到澍雨在墨竹里边他的这种思考和他的个人化的这样一种样式,我想这些都是澍雨在近年来的这种传统写意性的笔墨里边他的思考。

  这幅作品的题目叫《神龙舞》,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从他对墨葡萄的表现里面,对于藤萝缠绕的一种空间的关系里面,澍雨是有着自己的一种架构和思考,因为从这个图式里边,我们会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青藤白杨的传统,特别是徐渭晚年的那幅《墨葡萄》对他的影响,这种大写意的花卉,大写意的墨葡萄如何来表现,包括这种对于笔墨的通透性跟笔墨本身的这样一种交织、线条和墨色的一种交织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正是写意花鸟它的一个难度,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澍雨确实有自身的思考,而且他是从青藤白杨的传统里面深深地打进去,而且有自己对于现代图书的一种构图的切割,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构图里面他对于小的空间,藤萝交织小的空间的处理,包括他对于墨色浓淡的通透非常浓的笔墨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他的题款,他这是一个自做诗,他的题款本身与墨色、画面主体的搭配和配合都能够代表澍雨近年以来他的写意花鸟在比较中大尺幅上,在一个同样的传统题材方面他所往前迈进的,他所研究、钻研进去的一个录像。从画面上看来实际上我们刚才讲到他也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一种图式上的一种切割,包括其实近代很多画家像潘天寿、李可染这些大家对于图式的构置,对于图式非常微妙、非常严谨的,不厌其烦去取其精这样一种图式的构图,所以他一定是经过多变的安排,多变的处理和思考之后确定了这样的构图,所以我们看起来他是一个一笔草草的,实际上画面背后也有着一种非常精到、严谨的经营,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其实来看大写意花卉可以从中感受到的那样一种妙趣,因为他本身实际上他的这种写意性又跟那种介乎抽象的意象性的表达有关,同时这里边又有着传统笔墨的规范性的要求和本身的那种精神,同时又有着一种当代人的视角、当代人对于一个画面的美感,对于画面的那种章法图式上的要求的整体上的一种呈现,所以我想从这一点来讲,澍雨这一类题材近作应该说也是能够反映出一种录像,这种录像也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的。

 

  D:这一组作品也是澍雨这一两年来完成的小品式的作品,在这一组作品里边他把视角可以说是微观化了,把视角缩小到一个非常细微的这样一个图式里边,用一种凝聚性的视角去观察故园里边的蔬果,故园人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题材,比如他描绘茄子、大蒜还有石榴,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农园里面,在田家的故园里边田畦上非常常见的题材,所以这个传统应该说从明清以后,从扬州八怪,从海派之后的传统里面,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一个题材,而且澍雨在他的诗跋他自己的自做诗里边他还有非常趣味性的一种提示,比如他讲茄子也分地域性和南北,有圆的茄子,有长的茄子,而且在笔墨上这种浓淡的处理对于非常简括的笔墨的玩味应该说他是一直在实践的,他没有说炫新求奇,比如说在线条上或者在色彩上追求更多的变化,他就是在非常简单的,非常单纯的笔墨里边去寻找一种生机,这一点古代画论述里边讲墨色,运墨色而五色俱,就是墨色里边要有五色的感觉,对这一点我想其实当代的特别是写意花鸟做的是不太够的,从这一点来讲,澍雨有他非常坚持的一个路子,这个路子我想也是跟他来到中央美院以后,跟着张立辰先生学习的这段经历是有关系,同时也跟他近些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有关。其实澍雨本人是一个比较内敛,同时也是比较精细地观察,能够体悟的一个画家,从这一点来讲,他的作品里边所含有的日常生活妙趣性的东西,他对于笔墨理解里边个人性的东西,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图式反而能够呈现得非常清澈,反而能够呈现得非常的明确和有生趣,就像我们这次展览的题目叫“观物之生”,所以在我来看他实际上是对于物象的一种醒悟之后表现出来的是对一种家乡、故园的眷恋,这一点也是当下写意性的花鸟画家,特别是小写意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等等所追求的东西,谁东西实际上是有难度的,我们看他寥寥几笔,但是他的这种难度性在于他对笔墨精巧的一种玩味,包括他对于一个已经传统的,看起来很旧的一个题材他要发掘出新的东西,所以我想这也正是写意花鸟或者现在整个的写意画它的一个难度,也是它的一个精彩的地方,今天我们都讲或者说很多人在提出思考,提出质疑,提出反思,我们今天的各种各样的画展,或者我们今天的这种价值评判上对于写意某种程度上不太重视,而对于造型、对于那种大尺幅,对于叙事性的东西反而我们觉得是很重要或者观念性的东西,而对于传统的写意精神,它恰恰是中国画最核心的东西,但是我们实际上把它抛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冷门或者相对比较边缘的一个地方,这也是当代画坛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缺失,因为近一段特别是全国美展以后有很多的专家也提出这样的一点,就是写意性在整个的美展里,在整个全国的中国画创作里面相对来讲从量上到比例上,到质量上都是不太好、不太乐观的。所以我想澍雨的画,尤其是这些小品性的作品,这种非常精彩的笔墨的玩味可以提示给我们一种东西,把目光或者说把我们的趣味集中到这种笔墨的写意性之中,集中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或者我们用一个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平常能够看到非常喜欢的这样的一些题材里边去,而且这种东西应该说才真正地是大俗而大雅,也承接了近代海派以后像齐白石、潘天寿这些大写意的写意花鸟画家他们的这种创作,往上到吴昌硕,所以我想这个传统下来才真正接续了一个笔墨的传统,才真正接续了一个中国画核心的一个东西。在这一点上,我想澍雨的小品的这些作品是有贡献的,而且他现在也正在画,我也相信他这一类的题材也会越画越好。

  澍雨对于册页的作品,册页这个形式非常喜欢,同样的一个形式我想也是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学院的训练里边还是在画家的日常生活的艺术表现里边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因为他比较简便,同时在写生的过程里边他也应该说可操作性比较强,这一类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澍雨仍然在关注像石榴、芭蕉、鸟禽这样一些日常生活中在户外的写生里边能够捕捉到的,能够近距离观测的一些题材,在这里边他对于笔墨的小尺幅里边精微的研究,应该说在他的这套册页里边,在他整个我们今天展出的几套册页里边都有一些非常精彩的呈现,这个册页是一个他对于家乡故圆里边的植被,对于植物这种近距离局部的一种观察,而且这里面很多有一些没骨的画法,我们也都知道没骨画法从徐崇嗣创立这种画法之后,后来又经过了像陈纯这样一些大家的奠基和它的发展,到了今天没骨画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中青年画家里边真正能够把没骨画画得好的,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没有几个画家能够把没骨的画法能够驾驭得非常精熟,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没骨画法本身是对于墨法的强调,笔墨笔墨更多的是对于墨法的强调,墨是笔在墨中的,这种墨又是见笔触的,我们叫见笔性,中国美院的屠先生提出过一个词他说叫见笔性,见笔性非常重要,如果不见笔的墨它实际上就会成为一个墨团,这个墨团没有笔墨的力量和含量,这种笔墨,这种没骨本身实际上它就是在它的含量上,在它的笔墨的精神性和核心思想上它是缺失的,所以这个澍雨的没骨的画法,包括他对于蕉叶、白菜、石榴这一类非常传统的题材,他有很精致的驾驭,而且在这种没骨的程序里边,他还融入了自己的一些细微的小的感觉,包括他作为一个北方出生的一个画家他那种非常素朴的,非常贴近的,接地气的、亲切的那样一种观察,非常细微的观察。所以这些在他的册页的作品里边我们能够近距离地非常聚焦性地看到他的这种变化,而且澍雨同样的题材画了十几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所以同样的题材在上学的时候,在杭州画在北京画一直画到今天,他是有非常深入的一种感触的,我想这种感触本身结合他的这种思考,结合他画面里边对于笔墨的呈现,也能够使我们看到当下的中青年的写意花鸟画在表现没骨题材,表现册页的形式里边,他的这种思考,包括他对于同样的题材在笔墨上的这种锤炼,不断地锤炼的过程,所以他既是一种训练手段,同时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作品,所以我想我们也应该更为重视册页这样的一个题材,他也在当下的这种语境里面,他的这种重要性。

  雅昌艺术网:谢谢大家关注这次的雅昌带你看展览,希望大家可以来到展场仔细观看阴澍雨先生的作品。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阴澍雨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